兴业银行镇江分行案头方寸见春秋 文秘笔底触金融
日期:25-09-30 浏览量:45晨光熹微时,我总爱望着办公室窗台上那盆绿萝舒展的新叶。它扎根于普通的陶盆,却能在方寸间抽枝展蔓,将绿意泼洒满室。这与我所在的基层行综合部行政文秘岗位何其相似——我们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“金融先锋”,却是支撑全行运转的“隐形脉络”;我们处理的不是亿元级的信贷合同,而是让政策落地生根的“最后一公里”;我们笔下的不是市场分析报告,而是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融入日常的“精神注脚”。自大学毕业16年来,从手忙脚乱整理文件的“职场小白”,到基层银行办公室行政文秘岗位的“老同志”,我在案头的方寸之间,在观察同仁们的一言一行中,触摸到了金融文化最真实的温度。
一、以文载道:让金融文化从“文件纸”走进“心坎里”
银行办公室行政文秘的第一重使命,是做金融文化的“解码者”。初入岗位时,我总觉得起草文件就是“抄模板、填数据”,直到某次朋友聚会上听见一小微企业主说“你们3天放款的兴速贷,救活了我刚接下的订单”,某天傍晚到隔壁公园散步看到社区老人举着“适老化服务卡”说“银行姑娘教我用手机银行,比我孙子还耐心”,才惊觉那些被我视作“任务”的政策文件,原是无数金融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民生答卷。从此起草宣传文稿时,我总爱在数据旁加些“热乎气”:写普惠金融成效,就补上“客户经理王姐带着移动终端跑了3个乡镇”的细节;写绿色金融成果,就添上“支行客户经理蹲守光伏电站3个月测算碳减排量”的故事。正如《文心雕龙》所言“情以物迁,辞以情发”,当文字有了温度,金融文化便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刻进了基层员工的行动里。
我们更是金融文化的“播种机”。在配合消保、合规、反洗钱等部门筹备金融知识宣教活动时,我想起《周礼》有云“以法治国,以礼育人”,便跟同事们一道试着制作“合规小剧场”短视频,用柜员小李拒绝客户“通融”请求的真实片段诠释“制度红线”;设计“合规知识闯关”游戏,把反洗钱要点编成“找茬”谜题;甚至在食堂餐桌上摆放“合规小贴士”,让“不碰红线、不越雷池”的理念融入烟火日常。活动结束后,有位老员工拉着我的手说:“原来合规不是捆住手脚的锁链,是保护我们的安全绳。”这让我想起《荀子》中的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——金融文化的传承,从来都藏在每一次用心设计的细节里。
二、以细筑基:让服务质效从“差不多”变成“零差错”
基层银行行政类岗位常被称为“中枢神经”,看似琐碎的会务组织、文件流转、档案管理,实则是支撑全行运转的“精密齿轮”。《尚书》有云“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”,对我们而言,“勤”不仅是态度,更是刻进骨子里的“工匠精神”。记得筹备分行开业时,我和筹备组同事们一道提前20天驻点办公:会议室的座椅高度按“坐姿最舒适”标准调整,反复测量12次才确定;PPT的翻页节奏配合发言时长,精确到每张幻灯片停留2分30秒;甚至连接待嘉宾茶歇的水果都按“本地应季+健康低糖”原则选定,让每一个帮助分行顺利开业的人士感受到“家一般的周到”。这让我想起《考工记》中“天有时,地有气,材有美,工有巧”的古训——所谓“匠心”,不过是把“严谨”二字刻进每一道工序。
档案管理是另一块“试金石”。我们严格执行上级行“双套制”归档制度:纸质档案按“年度-机构-保管期限”三级分类,电子档案同步扫描生成PDF版本上传数字档案系统;重要文件实行“三查三对”:查文号是否连贯、查附件是否齐全、查签批是否完整,对时间节点、对政策依据、对责任主体是否准确。今年审计检查时,抽查的数百份档案全部符合规范,“你们的档案管理不是简单的存档,是给历史留凭证,给发展留智慧”。这让我明白:行政类岗位的“匠心”,是对历史的敬畏,是对责任的坚守,正如古人所言“慎易以避难,敬细以远大”。
三、以心传薪:让精神血脉从“我”传递到“我们”
行办是连接职能部门与基层的“桥梁”,更是传递温暖的“纽带”。我们开通了“基层心声”直通车,每月收集一线员工的“微需求”:网点反映打印机老化影响业务办理,我们负责设备的部门三天内完成更换;客户经理提出移动展业设备充电不便,我们调研后增设“移动电源共享站”;甚至柜员提到午休时间不足,我们调整了食堂供餐时间,让“饭香”驱散疲惫。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却让基层员工真切感受到“家”的温暖。正如《孟子》所说:“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”行政人的温度,就藏在这些“接地气”的服务里。
文化建设是凝聚人心的“软实力”。我们在办公大楼走廊贴满了兴业文化海报,也会在中国传统佳节举办同事们喜闻乐见的活动,让大家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中国文化的深厚魅力。在演讲比赛现场,同事们动情地讲述着一个个“五要五不”的实践故事,2022年末疫情期间冒着高烧为企业发放贷款而晕倒在对公柜台、徒步10公里为客户送紧急生活物资、顶着零下8摄氏度严寒或者40摄氏度高温为特殊群体上门服务、为了做成一单单业务“跑断腿、磨破嘴”。一位入职两年的年轻员工在心得中写道:“原来我们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,是连接国家战略与百姓生活的纽带”。这让我想起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——文化建设的“本”,在于唤醒每一名员工的职业认同,让“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”真正入脑入心。
暮色渐浓时,窗外的城市亮起万家灯火。案头的台灯映着未完成的工作报告,键盘的敲击声与远处支行的电子屏闪烁交相辉映。多年的行办路,我深刻体会到: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融入血脉的担当,是落在实处的作风,是温暖人心的情怀。作为股份制银行基层行办的普通一员,我们既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,用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的古训滋养职业品格;更要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境界书写金融报国的答卷。正如《诗经》所言“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”——当我们用真心浇灌金融文化,它终将以更温暖的方式,回馈给每一位奋斗在金融一线的追光者。
(兴业银行镇江分行 刘耀成)